12月21日,第二届主动靶向药物递送创新技术年会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功举办,由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和北京首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指导单位。
本次年会汇聚了北京市科委、海淀区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创新企业、研发机构、医疗机构、协会机构、投资机构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递送技术发展趋势和科研成果,交流药物开发和临床研究的经验。
嘉宾致辞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龚维幂为大会致辞,他指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物递送领域的布局和发展,市领导召开专题调度会,明确要求及时追踪国内外药物递送技术前沿进展,持续加强本市药物载体递送技术布局和产业发展,加速新型药物载体应用转化。北京市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布局,包括聚集科研团队和企业、布局建设和支持新型药物载体递送平台建设、加强监管补齐行业短板等。希望第二届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技术创新年会能够深入研讨药物递送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行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源泉和前进动力。
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为大会致辞,她强调药物递送在创新药成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肯定了茵诺把主动靶向递送技术的创新药推进到临床阶段的成果,并建设公共技术平台赋能成果转化。今年3月28日由海淀区主办的中关村科学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布大会上,海淀区一共认定了10个共性技术平台,包括茵诺的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技术平台。林航副区长希望茵诺凭借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技术平台,依托海淀区的资源优势,把更多的实验室成果推到工业化量产阶段,把更多的临床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产品。林航副区长表示将通过市区联动持续提供研发、临床、上市场景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以及人才资金等全要素的保障,共同为茵诺这样的创新药企的研发加速助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学教授、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Akiko Maehara教授为大会发来视频祝福。她作为YN001的中心影像评估专家,表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目前观察到的研究数据显示,YN001是一款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给患者带来希望的药物,希望茵诺能顺利推进临床研究。
学术报告
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茜博士做了题为《ATL(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药物YN001研发进展》的报告。茵诺研发的YN001通过靶向递送技术,使药物精准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缩小斑块体积,降低炎症水平,实现斑块稳定。该产品已进入临床Ib/IIa阶段,初步临床数据显示YN001具有独特的斑块逆转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效果。为满足市场需求,茵诺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单批次产能达600L的脂质体药物生产线,用于关键临床批次的生产和上市初期商业化供应。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可控纳米药物学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梁兴杰教授做了题为《纳米医药的技术发展和转化应用》的报告。他分享了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纳米药物技术提升药物主动性、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价值,在治疗传染病和恶性肿瘤等领域的优势,为疾病诊断与临床治疗带来变革。
大理大学药物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宇虹教授做了题为《ATL(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药物HFK1研发进展》的报告。她介绍了抗肿瘤化疗药物——主动靶向脂质体制剂TL01-多柔比星脂质体的研发情况,分享了该药物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成果以及临床进展,展示了该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潜力。该药物通过添加抗体偶联脂质体,提高了靶向性并降低了毒副作用,在美国和中国进行了IND申报,已进入临床阶段,部分剂量爬坡试验已完成,展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和耐受性。
资深专家Tiffany Ko做了《Biotech企业国际化策略与路径》为主题的报告。她详细分析了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出海交易趋势,指出技术创新是国际化的关键因素,而拥有创新的平台性技术的公司在License-out中更具优势,对ATL这一创新的独特技术的国际化道路充满信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教授、徐宇虹教授是学术环节的主持人。两位教授对各位讲者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圆桌论坛
两场圆桌论坛聚焦于平台技术与临床发展,汇聚各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递送技术和临床转化热点话题,为创新药研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深度见解与方向指引。
第一场圆桌论坛围绕“平台技术与技术平台”展开。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主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教授、药明合联CEO李锦才博士、茵诺医药董事长兼CEO马茜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研究员朱厉博士作为嘉宾出席。梁兴杰教授介绍了国家科学纳米中心在小动物成像等平台技术的布局和优势,强调与企业互补协作,以基础研究助力企业转化。李锦才博士分享了药明合联在ADC技术平台的成功经验,基于深耕生物偶联药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对于该领域创新趋势的精准判断,成为生物偶联药行业的领导者,赋能客户,赢得市场先机。李博士认为,ATL(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技术)在精准性等方面与ADC领域类似,能拓宽治疗窗口、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率,满足临床需求,“万物皆可偶联”和“万物皆可递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ATL平台发展潜力值得期待。马茜博士阐述了茵诺医药从自主研发转向技术服务平台的战略考量,通过建设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技术平台,与各方合作,推动科研和临床成果转化。朱厉博士则介绍了在肾脏疾病研究中发现靶点后寻求技术平台合作的经历,以及茵诺平台给予的支持,同时指出临床医生在原始创新中面临药企早期介入不足的困难,期待桥接机构助力。
第二场圆桌论坛以“临床发现到临床研究”为主题。北京安贞医院科技处处长于洋主持,北京医药健康科学发展中心临床部部长张旭、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志坚、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解武祥参与讨论。张旭部长介绍了北京市科委在推动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政策支持、项目专项、平台搭建与整合等。周玉杰副院长分享了临床转化经验,强调临床医生需具备多方面能力,以马茜博士临床发现并成功转化YN001药物为例,肯定其在临床科研中的努力与成果,同时期待更多临床医生在政策支持下取得成功。王志坚主任从临床医生角度阐述了临床对产品转化的需求,如解决现有治疗方案的不足,以冠状动脉钙化处理等为例,指出器械创新和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跨学科合作与抉择勇气的关键作用。解武祥教授详细分析了斑块逆转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他引用JAMA Cardiology的论文研究,阐述通过Meta回归分析等方法, 发现PAV(冠脉斑块体积百分比)逆转幅度与MACEs(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具有线性关联,为茵诺YN001药物临床研发用PAV的变化作为MACEs的替代终点的模型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享总结
最后,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郭云沛做年会的分享总结。郭会长指出马茜博士研发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药物YN001是主动靶向脂质体递送平台的成果,而递送技术可用于多种药物,因此看好平台的长远发展;他谈到医药创新面临仿制药竞争、医保谈判砍价等困境,呼吁国家政策更加支持创新药研发;他希望各方关注支持新药研发项目,尤其是茵诺的YN001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挑战,期待国人早日用上创新药。
此次年会为创新药物递送技术领域和临床发现与转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治疗方案,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关于茵诺医药
Copyright © 2020 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6980号